养老资讯 >> - 养老政策- 养老资讯

巨硅科技 · 全家康 | 促进养老服务平衡充分高质量发展,广州这么做

时间: 2019-03-12
近年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
和各区、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下
广州民政多措并举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广州市9064社会养老服务图示(养老服务处供图)
 
努力构建
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
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
“9064”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
养老服务格局基本形成
 

 
广州先后被确定为
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
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医养结合
试点城市
 

 
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广州这样做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全力推动养老服务工作。
 
  市委、市政府连续9年将养老服务列入十件民生实事,将养老服务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市委全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与全市中心工作一同部署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2018年下半年以来10余次对养老服务工作作出指示批示,要求不断拓展长者饭堂覆盖面,提升长者饭堂的质量,推进“家政+养老”融合试点,提升广州养老服务的精准性,完善“9064”养老服务体系,不仅解决好吃饭问题,还要解决好老年人其他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明确指示要求国规、财政等部门加大对养老服务工作的调研和支持。
 
  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召集人的市社会保障(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联席会议,统筹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每2个月召开一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场会,多次到长者饭堂、养老机构督察暗访,推动养老服务工作开展。
 
  各区党委政府和市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规划和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医疗保障、消防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动养老服务改革发展。
 
  出台《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等50余份政策文件,形成养老服务供给政策、养老服务保障政策、养老服务评估政策、养老服务监管政策等顶层引领的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政策体系,强化政策制度保障。
 
(二)增加有效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持续推动养老机构建设。
 
  一是增加供给总量,让老年人“有得住”。目前我市共有养老机构189间,床位6.5万张,每千名老人床位数达到40张。率先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以及向民办养老机构购买床位制度,目前我市已运营公办养老机构没有轮候超过3个月的特殊困难老年人。
 
  二是优化规划布局,让老年人“住得近”。编制《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布局规划(2013-2020年)》,选址地块53处,用地面积144.42公顷,打通利用既有房屋举办养老机构消防、规划等障碍,城市更新、新建小区按照4.5床/千人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目前我市58.4%的床位分布在中心片区,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在中心城区就近养老的愿望。
 
  三是提升服务质量,让老年人“住得好”。首批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占全省三分之一。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90%,其中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52家,护理型床位占比50%。
 
(三)坚持居家优先,减轻机构压力,全面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是开展“3+X”试点,满足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统筹推进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和我市“3+X”创新试点,全市长者饭堂达到1011个,覆盖全市街道(镇)、社区(村),融入医疗护理、健康宣教、营养指导等服务,使长者饭堂成为老年人健康养老、休闲社交的共同家园,助餐配餐服务知晓率达到95.4%。受理120多个机构(个人)申请设立护理站,确定56个试点单位,以护理站为切入口推进社区医养结合。
 
  二是完善服务网络,打造“1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统筹整合日间托老中心、老年人活动站点等场地设施和资源,搭建“区综合体-街镇综合体-村居活动站点”3级实体服务平台,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开展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管理专项治理工作,规范星光老年之家、日间托老机构管理,完善服务功能。
 
  三是强化兜底保障,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建立完善独居、空巢、失能等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为8类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全市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资助5类困难家庭开展无障碍设施改造,资助9.8万户本市常住的失能、独居、高龄老年人使用“平安通”。
 
(四)全面放开市场,强化保障支撑,助推养老服务改革发展。
 
  一是全面放开市场。全市70%的养老床位、85.5%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89%的长者饭堂由社会力量提供,涌现出美好家园、谷丰养老等一批立足广州、辐射全国的品牌养老服务机构。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广州博览会老年健康产业展,签署穗法养老服务合作备忘录,设立香港独资、中法、中日合资合作养老机构各1间,社会力量已成为我市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
 
  二是强化消费支撑。建立全市统一的照顾需求等级评定制度,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服务方案,精准匹配供需。遴选确定63家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累计为5780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待遇,符合规定的长期护理费用基金支付率为79.4%。
 
  三是加强人才保障。采取学费减免、免费培训、技能晋升培训补贴、就业补贴、艰苦岗位补贴等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2018年首年享受就业、岗位补贴1000余人,发放补贴金额1000余万元。取消资格证书前持证养老护理员达到70%以上,2018年23名养老护理员入户广州。四是强化科技引领。上线运营市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开发为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拓展平安通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智能服务,在169个街镇、942个长者饭堂运行助餐配餐服务平台和APP,以信息化手段链接服务需求和供给。
 
2019年广州养老工作打算这样干
 
(一)完善服务供给体系,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一是优化养老机构设施布局。编制《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布局规划修编(2018-2025)》,优化养老机构设施布局,盘活闲置物业和公有房产,增加中心城区养老设施场地用地。
 
  二是加强养老机构建设管理。着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持续提升护理型床位比重,支持养老机构延伸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动各区公办养老机构尽快全部投入使用,建立完善公办养老机构分类收费和正常调整机制。落实经营性与公益性养老机构同等补贴政策,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和运营公办养老机构,支持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
 
  三是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制定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政策,扶持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推动将政府举办的养老设施交由专业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企业运营。统筹规划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大力拓展日间照料服务。
 
  四是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深化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推动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力量,积极申报国家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大力发展养老护理产业以及康复辅具研发、生产和租赁产业,推进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
 
(二)强化服务支撑体系,促进养老服务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加快《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条例》立法,制定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政策文件。
 
  二是强化消费支撑。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试行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商业保险,提高照护保障水平。协调优化医保、长护险政策,适当提高支付标准,强化对医养结合、家庭病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支持。强化家庭及其成员在养老服务中的主体责任,夯实家庭养老功能。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拓展与重点高校在养老护理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等合作,加强对接贵州毕节等地区的人力人才资源,畅通医疗护理等养老服务人才晋升通道,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市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功能,拓展平安通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智能服务,建设市为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各部门涉老信息分类分级互联共享,促进服务供需无缝对接。
 
(三)健全养老服务创新机制,打造广州养老服务品牌。
 
  深入推进养老服务“3+X”改革创新,不仅解决好吃饭问题,还要解决好老年人其它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提升助餐配餐服务。完善“市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服务网络,融入医疗护理、健康宣教、营养指导、康复训练等服务,推动将重度残疾人纳入服务范围,尽快实现全覆盖。
 
  二是深入推进医养结合。鼓励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推动养老服务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推进护理站试点,推动家庭病床建设,推行医院、养老院双向转诊、“双向离院”。筹建广州老年医院,推动市老年病康复医院尽快运营。
 
  三是推动家政养老融合。制定“家政+养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创新推进“家政+养老”融合发展,推动家政养老服务全覆盖。
 
  四是推进跨境养老合作。推进穗法跨境养老服务试点,推动穗港澳养老服务合作发展,鼓励和支持境内外企业在广州设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专业护理服务机构。
 
(四)加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一是深化专项行动。按照适应需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多元供给的思路,加快养老机构改革发展,强化安全监管,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
 
  二是精准对接供需。完善老年人照顾需求评估机制,根据照顾需求等级评估结果为老年人制订个性化服务方案,提供精准养老服务。
 
  三是完善标准体系。构建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安全、服务、管理、设施等标准,建立从居家、社区到机构的分级照护服务体系,打造养老服务“广州标准”。
 
  四是加强评估监管。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和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实行评估结果报告和社会公示。加强养老服务行业自律和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


 
   转载声明:感谢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创作者看到,欢迎联系“广州市巨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我们会在后续文章声明中标明。如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

Copyright © 2013-2023 巨硅科技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5590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7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