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日,广州一名外卖小哥按照预定地址将饭菜送到门口,然而,他发现当他到达之时老人家已经出了意外,120急救人员赶到后,确认老人已经不幸离世,外卖小哥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在广州市海珠区建基路的一栋居民楼里,一名外卖小哥按照预定地址送货上门,但他如何拍门还是没有人回答,于是他到小区求助,问有没有钳子或工具来破门。房间里明明就有光还有声音,邻居查看后发现,老人穿着衣服,但晕倒在卫生间,水龙头还开着,看到这样的情况,外卖小哥马上大声呼救。
由于情况比较紧急,外卖小哥立即打电话给开锁师傅,并报警求助。在此期间,他多次试图用工具破门,但都失败了。物业人员说外卖小哥相当热心,急得眼泪都流了出来,事后他总是责怪自己来晚了,找人也找得太晚了。
报警求助后,小哥还跑下楼指导救护车来到现场,不幸的是,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破门后,确认晕倒在屋里的婆婆已经过世。后来,老人的家人说,他们为老人订了外卖,因为他们打电话给老人,但是没人接,但是他们住得太远了,所以他们想通过外卖来看看家里有没有人,老人有没有事情。
01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回忆起那天的情景,小哥还是掩饰不住悲伤,眼里充满了泪水。
“那一刻,我想起了父母,突然放声大哭。那时候,我觉得如果我早点来就不会这样了,我们还是要呼吁大家多关注空巢老人。毕竟,我们的工作很忙,但我们的父母真的很重要。”
该事件曝光后,立马冲上了热搜。
虽然网友们纷纷为外卖小哥点赞,而这件事实实在在地反应了中国式养老困境。
421、422家庭结构使得独居、空巢老人不断增加,中国式养老困境由此产生。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当前我国独居、空巢老人已达1.18亿人,占老年人口46%。新中国建立后的三次生育高峰1949-1959年、1962-1976年、1986-1990年和计划生育政策,形成了我国独特的“411”、“422”家庭结构现状,“两小养四老一(二)小”已成为普遍现象,既要赡养家里4位老人,又要养育1或2个孩子。一对夫妇迫于生活压力大,不得不往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使得独居、空巢、留守老人不断增加。
这个案例中,是家里人给老人叫了外卖,因为在点餐之前,他们给老人打电话就联系不上。因为隔得远,所以就想着让外卖小哥去看一下老人情况,但悲剧就是这么发生了。
02
豆瓣评分8.4的日本纪录片《老年公寓清洁队》,看过让人难以平静。
“孤独死不可怕,可怕的是死后过多久才被发现。”这句话道出了孤独死的本质问题。纪录片开头说到,“据估计,日本每年有3万人孤零零地死在家中,这种日益普遍的现象,被称为:孤独死亡。”
“孤独死”最容易发生在同社会隔离、没有家人或友人经常保持联系的人身上,以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居多,是全人类社会老龄化的突出表现之一。可以说,“孤独死”已成萦绕在老龄化国家头上盘桓不去的阴霾,日本绝非个例。
2020年10月底,民政部举行2020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称,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
据全国老龄办测算,2020年我国空巢老人将达到1.18亿人,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200万人。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人数将增加到两亿多,占到老人数的九成(联合早报)。
这些数据也在提醒我们:“孤独死”离中国社会并不遥远。
03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养老几乎是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甜蜜负担”。居家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模式,直接导致空巢、独居老人数量庞大。老年人的生活,说简单,不过吃住行;说复杂,面临着身体机能下降及照料人员严重不足的双重困境,因此居家养老首先要解决老人安全问题。
许多人说,家里的老人如果无法得到更好的照顾,可以将老人送去养老院。中国社会传统观念是在家养老为主,很多人其实不愿意去养老院,怕被别人说三道四。作为子女,怕被亲戚朋友说三道四,社会容易给他背上不孝的罪名,这谁背的起?其次,作为老人,多数也不愿意去,觉得自己还能在家发挥余热。
据民政部的最新数据,截止至2020年末,养老院等的机构养老的床位达761万装,但不到需求量的16%。一方面政府公办养老机构床位一床难求,许多老人都在轮候,另一方面,民企私企的养老机构床位利用率不到6成。
从目前来看,居家养老更适合多数老年人。养老机构由于远离生活过的街区,平时与亲人见面机会就会变少,心理上容易产生一种被家人和社会冷落的孤独感和忧伤感。若让老年人在长期生活过的环境中养老,熟悉的环境能帮助他们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亲朋好友、熟人也能使老年人心情愉悦。而且和住进养老院相比,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能享受天伦之乐,隐私性较好。在家度过晚年,还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家庭资源(住房、家具、耐用消费品和生活设施等),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通过全家康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出行在外、生活起居场所装上智能设备,家人和服务人员在后台就能知道老人实时状态,全方位防护让居家养老更安心了。
运用“互联网+智能设备”的智慧手段为居家老人提供安全保障,让监护人(APP端)和服务人员(运营平台24小时客服)实时掌握老人安全状况,同时让老人有事可以第一时间主动向外呼叫,确保老人居家安全,逐渐成为许多老年人安度晚年的有力保障。
04
线上可解决居家老人一键呼援、每日向平台报平安;老人外出可实时定位,对于智障老人还可以设置电子围栏功能,契合老年人的需求。全家康出行安全服务,通过“智能终端+人工服务”模式,构筑老人居家安全防护网。
患有心脏病的梁伯,一天清晨感觉浑身不舒服,呼吸困难,难受之际,他按下了全家康智能手表的SOS键,成功呼叫救护车。“幸好有 ‘全家康’!”梁伯说。因为得到及时的救治,梁伯转危为安,心脏里成功搭建5条支架,也对“全家康”有了更深刻的信任:“感谢全家康给我们老人带来这么好的服务和先进设备。”
独居老人陆伯,每天6点左右起床就会去公园散步,后台系统6点30分就会推送报平安信息,陆伯只要在智能手环上按一下就上报平安了。自从使用了“全家康”的每日报平安服务,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放心多了。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老人没有上报平安,后台系统会监测到并安排服务人员回访,家人也会收到提醒。
患有轻微阿尔茨海默病的罗伯,一次自己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可把家里人吓得不轻!后来用上“全家康”定位手机,家属在手机地图上画个闭合形状,就圈出了电子围栏,老人一旦走出选定范围,家人就会收到提醒,而实时定位也能让家属第一时间得知老人所处位置,为老年人出行安全构筑起智能防护网。
05
具有传统观念的老人,总有“不离家、不离亲”的养老愿望,但子女上班或在异地,家里又没人照看,着实令人担心。这一直以来都是居家养老的一个矛盾点,科技则从某种程度上解开了这个症结。全家康居家安全服务还可为居家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居家活动安全保障,构筑老人居家安全防护网。
晚上12点,年过八旬的陈婆婆缓缓从床上坐起,往卫生间走去。途中感应夜灯亮起,为她照路,而另一边的“安颐通”智慧养老系统平台上,“卧室有人运动”、“客厅有人运动”……老人的行动轨迹形成实时记录,传送到家人的手机上。床垫下布置智能床垫,“有人在床”、“有人离床超过5分钟”、“心率正常“、”呼吸正常”……老人的在床离床时间段、心率呼吸率形成实时记录,智能判断和预警风险,传送到家人的手机上。
李阿姨生活很有规律,门磁智能传感记录了她每天的外出活动和回家时间,一天李阿姨的儿子在手机上发现李阿姨的外出时间是以往的2倍,该回家的时间了,李阿姨还没有回家,小李不免担心起来,立马联系李阿姨,原来李阿姨在邻居家拉家常……这样的场景,让子女实时可以掌握老人的安全情况。
这样的实时监测,是通过智能设备实现的。工作人员对老人家里进行适老化改造,在玄关、门脚、床头等隐蔽处安上红外智能传感和门磁智能传感,在厨房、大厅等安上烟雾浓度探测终端、燃气浓度探测终端。全家康智慧养老系统平台所在安颐通助老服务中心24小时全时监控,保证能够在老人在家中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反应。
有了这样的系统,家人在外工作也可以准确及时地了解老人在家的状况。如若老人发生意外,或是出现在一个空间时间太久,比如浴室或洗手间,传感系统就会发出预警信号,让家人和监控中心服务人员及时知晓。
06
全家康将养老服务“搬”进老人的居室,“戴”到了身旁,熟悉的环境让老人生活舒心。实时了解老人动态让家人安心,即使老人出门,有了科技的助力,家属也能吃下“定心丸”。
无论是同住还是养老院养老,关键是要用足够的耐心,让父母感受到安全感和爱。
智慧养老强调科技的同事,更强调以人为本、尊老敬老的文化意涵。科技与现实需求的矛盾虽然存在,但国家已经出台《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我们全家康也在积极探寻解决之道,运用成熟的便捷化、无感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最大限度地助老为老。
最后,也希望世间所有老人都能被重视,被关注,老有所养、少有疾病,所有老人都能健康度过晚年。
Copyright © 2013-2021 巨硅科技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5590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730号